.png)
为了全面落实自然教育重点任务,进一步确立自然教育在生态文明和林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5月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在线学习平台推出自然教育学习专题,从自然教育概论、自然教育基地实操、自然教育实例介绍三个方面推出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课程,充分激发自然教育主体活力,推进自然教育健康发展,《LNT无痕环境伦理》是其中的一门课程。
无痕”又称“Leave No Trace”(简称“LNT”),意为“人过不留痕”,是一个国际性的生态伦理和环境行动,主要目的是规范公众的生态环境行为,倡导公众降低在旅行和户外中对环境的影响。
《LNT无痕环境伦理》课程由无痕中国创始人大麦主讲,介绍了无痕环境伦理的产生背景,分解阐述了无痕环境七个原则、提供无痕环境教育课程的设计方法参考,并分享了无痕环境方案在中国的应用等内容,适合环境教育工作者、生态文明建设及旅游、户外、体育、景区等行业从业人员了解和应用。
大麦为NOLS(美国国家户外领导学校)中国大陆首批无痕高级讲师,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批环境教育注册讲师,PDC(澳大利亚朴门永续)设计师,中央文明办及生态环境部“百名最美环保志愿者”,环保部自然教育骨干。大麦原创研发的“无痕环境公益课堂”、“公民十条生态文明工作坊”等无痕环境教育项目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中国好公益平台“优质公益产品奖”、生态环境部环保宣教二等奖、中国旅游协会“中国休闲创新奖”等奖项。
大家好,我是无痕中国的大麦,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课程内容是《无痕环境伦理》。核心的内容,就是推动规范公众生态行为、倡导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LNT无痕
无痕又叫Leave no trace,简称LNT。意思就是“人过不留痕”,是一个国际性的生态伦理和环境行动。
“生态伦理”是一个理论、一个想法,“环境行动”则是一个具体做法,那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规范公众的生态环境行为来倡导和实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LNT无痕的历史
无痕运动从启蒙到现在有接近40年历史,它在北美和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由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商专家学者和NGO机构共同组成的一个行动委员会,来共同推动无痕运动,努力降低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在中国Leave no trace有很多的说法,比如说叫“无痕”,叫“无痕山野”、“无痕山林”,他们的理论内核都是LNT。无痕中国是中国大陆首个专业的无痕环境教育机构。
LNT无痕伦理
我们来说一下无痕的环境伦理。
什么是“伦理”呢?
“伦”是顺序、条理,“理”是道理、本性,“伦理”则是指人们所认可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就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处理原则和行为规范。
“环境伦理”又是什么呢?
它包含有三个层面:一是意识,二是行为,三是影响。
不同的价值观和环境的意识,会决定个人在生活和户外中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又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后果和影响环境伦理的作用。就是从意识到行为、再到影响这三个层面来进行。
无痕环境伦理,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自己,第二是他人,第三是环境。
LNT无痕强调尽量降低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要做好“关照自己、关照他人、关照环境”。
LNT无痕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的爆发,游客人数呈爆炸性增长。根据近年的统计2018年旅游业已占到中国GDP总量的九分之一。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自然参与户外活动。
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户外运动,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在快速的增长,这些旅游和户外行业的一个快速发展,就造成了人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冲击环境。
游客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包括对环境、水源和自然景观的破坏;
第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非法捕猎,采摘野生植物,这样的行为可能会造成野生物种的减少、迁徙;
第三,人文遗产方面的影响。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会造成破坏损失,甚至把野生植物给带走;
最后,这种不规范的生态行为还会影响其他的游客的旅行感受。
国际和国内相关要求
放眼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何来规范这种生态环境行为呢?
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里面提出了全球面临的有关气候、环境等等方面的挑战的应对措施,其中有两条跟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活动息息相关:
一 第11条 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
二 第12条 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行为。
中国也有相应法规,叫做《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简称“公民十条”。它主要是从“倡导一种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大家践行起生态环境责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通过十个要求来完成这个目标,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
大家注意一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法,其实是对应着中国政府的三个环保法规:《大气十条》、《土十条》和《水十条》,现在又加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就是《公民十条》,目的就是实现我们国家、公民对环境的责任。
实现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现在全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倡议有了,该怎么样来贯彻落实呢?
如果用法律规定来限制?容易造成游客和公众的反感和抵触;
那如果用强制的手段来进行管理?这种做法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成本会增加。
无痕环境行动的目的和做法,是通过传播无痕环境伦理来推动公众身体力行,努力做到言知行合
——“既要有想法,还要有做法”。
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有个著名的“大地伦理”,涉及到大地伦理和大地共同体概念。
大地伦理的观点是这样的:他认为人的道德分三个层次,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地。
“大地共同体”则是一个整体,除了人类以外,还应该包括土壤、水、阳光和动植物,人类应该尊重大地共同体,同时承担起对大地共同体其他成员的义务,我们还要关照到那些土壤水动植物阳光空气等等,我们都在这个大地上的一部分。
无痕伦理的实现路径
无痕环境伦理,就从三个方面来实现这样的一个愿景:首先关照自己,其次关照他人,第三关照环境。
它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办法、一些做法来实现上面的目的,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下“LNT无痕七个原则”,每一个原则,都是通过“意识和行动”两个方面来阐述,通过意识、原则和具体的行动,来清晰表现LNT的无痕伦理和具体操作。
LNT无痕七原则
第一,无痕环境原则的“关照自己”,主要内容是“事先做充分的准备”。
意识方面,需要在头脑里面建立一个安全和遵守规则;
行动方面,有五个要求:线路,规定,装备,安全,团队。
线路方面,在去一个景点之前,你要了解这个景点,还有路上的行经特点,特别是当地的气候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的做出一个简要的计划。
规定方面,你要了解当地的景区或目的地,有没有需要申请、需要预约的要求。特别是节假日,可能当地还要进行交通和人员的管制,出发前必须心中有数,。
装备方面,你要根据目的地的需要,准备适当的衣物、设备、食物还有饮用水。
安全方面,要根据目的地线路的具体要求,知知晓需要哪些相应的体能技术,提供相应的户外保障及旅行保险计划。
团队方面,如果您不是一个人自己去,还要考虑一下,同伴的专业水平怎么样?体能情况怎么样?你们如何来进行配合好?
【作业】即将要去往一个景点或目的地之前,你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关照自己”之后,第二个无痕原则是“关照他人”,主要内容是尊重同行者的感受。
意识方面,需要有友善和同理心;行动方面,建议大家互相尊重,考虑到还有别的人跟你一块儿来出行。涉及五个方面的要求:尊重,谦让,合作,声光,其他。
在同一个空间里,大家应互相礼让,要有合作精神,同时特别要注意噪音、强光和空间占用都很容易打扰到别人。
包括像停车、交通、营地使用,以及在公共场合的秩序,我们都应该尽量降低对别人的影响。
【作业】在户外的路上,音响可以外放吗?
这张照片是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偶尔能看到的场景,特别是一些相对年纪比较大的一些群中体,他们有喜欢在户外活动里外放音响的习惯。那这张照片儿是网上的,一个年轻人背了偌大的一个音箱,放着非常大的声音。
这样的行为会对同行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和解决办法?问题留给您思考。
关注人,关注其他同伴之外,我们要关注环境。 “关注环境”第一项内容,是减少对地表的影响。
意识方面,要建立人过不留痕的观念
行动方面,涉及五个内容:车辆,步道,营地,水源,用户。
车辆方面,应尽量选择现成的、铺好的路面和停车场。
步道方面,有“集中”和“分散”两个原则。“集中”原则是指在固定的、坚实的地表,大家可以集中、快速地通过。如果是在没有铺装的路面,特别是生态相对脆弱的地方,大家要分散来、快速地通过。
营地方面,倡导大家尽量使用既有的现成的营地,不要自己在野外另外再开辟新营地。
水源方面,要求大家距离饮用和食用水源50米以上的距离,
用火方面,在中国北方绝大部分景区和地区,都是禁止户外用火的。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管理方要求。如果是在南方部分地区或者像在水库边,或者允许使用火源的营地,我们一定要遵守当地的一个规定,使用现成场地来用火,同时要注意安全。用火之后,要把所有残渣灰烬进行处理,恢复户外的原状。
【作业】在生态脆弱地区的道路上行走,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张照片是塞罕坝,我国北方夏天特别优美的一个草原。能看到在这种风貌原始的地方,除了当地农民使用的机耕道以外,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景色,很多游客都是喜欢离开步道进入到这种完全原始状态的草原里边采摘花儿、拍照和散步行走——游客觉得这是很美好的感受,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地方,生态非常脆弱。
我们应用无痕原则应如何来注意,请您思考一下。
“关注环境”第二个内容,是维护自然界的原貌。
这里主要是指一些无生命的自然界和环境中的一些原貌。意识方面,我们要求是做不要做任何的改变,行动方面主要是通过五个方面:生态,古迹,文物,工艺品,新物种。
要注意这些生态古迹和文物,现场人工制作的工艺品,还有新的生物和植物物种。我们建议大家是用留下脚印、带走照片的形式,不改变原来的自然界原貌。
特别是最后一条要求:既不要带来新的物种,也不要带走原有的物种。
【分享】给大家分享一个做法,这是韩国汉拿山景区的入口装置。
大家能看到,它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区域,让每个来到景区入口的游客,在进入和离开的时候都必须放下裤脚,把鞋子和脚搁在这个台子上,然后打开吹气枪快速的把腿上、鞋上有可能带走的一些植物种籽,迅速地吹掉。
【作业】在户外时候,有一些地方需要指路的标识,应如何应用无痕原则?
这张照片,是我们在台湾地区穿越哈盆山地时途中拍的。用印刷材料打印了这样一个带有机构名称的路标,挂在这里,告诉大家这条路是可以往前走的。制作者的初衷肯定是给大家提供安全便捷和可靠,只是这种方式妥当吗?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您可以按照无痕的原则来思考一下,给出自己的答案。
“关注环境”的第三个内容是保护野生动植物。
意识方面要努力降低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大家既然已经来到了野外,多少还是会对周围产生影响,但是我们要努力保持最低限度的影响。行动方面主要有五个内容:空间、时间、食物、宠物,还有贮放。
空间方面,首先要与野生动物保持安全且适当的距离。
时间方面,一定要不能打扰野生动物的栖息。不仅仅是在每一天的早晚时间、野生动物有可能会出现的时候去打扰,每年不同季节,特别是动物和鸟类的求偶、繁殖的季节,一定要与它们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不要打扰。
食物方面,我们反对野生动物进行投喂的行为。希望带着宠物出行,需要您在自驾车或者其他方便、可控的情况下实施。带着自己的狗狗、宠物来到野外,一定要控制好,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贮放方面,不仅仅是自己平时不投喂,在野外环境储存食物的时候,也不给野生动物来给打开贮藏装置、拿走食物的机会。
【分享】在这儿给大家介绍一个“拇指原则”:跟大中型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而且适当距离的一种方法。做法如下:
1 在自己和野生动物之间,首先要伸直右臂。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照片上我们学员的做法,做一个尝试。
2 伸直右臂,竖起拇指,然后闭上左眼(如果伸直左臂的话,可以竖起拇指,闭上右眼)。这样,在您和野生动物之间就只有一个眼睛来观察它。
3 如果您的拇指能够全部遮挡住野生动物形体的话,说明目前是一个安全且适当的距离,如果您闭上眼睛,竖起拇指,然后又没有挡住对方野生动物的话,那就说明你们的距离“太近了”。
“关注环境”的第四个内容是妥善处理废弃物。
游客和驴友进入景区或户外环境,首先关注到步道,继而关照两边的无生命和有生命的事物,最后在离开景区的时候,要遵守“妥善处理废弃物”的原则。
意识方面,我们要求是要减量、及时处置和带走;行动方面,解决方案有五个方面:排遗,厨余,固废,废水,检视。
排遗 “排遗”就是大小便,野外处理需用不同方法。大便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挖猫洞,小便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分散和泼洒;
厨余 厨余就是您吃完的食物,这些残渣是日常说的“湿垃圾”,要及时地把它过滤和泼洒。像水和油的部分,用安全方式让它返回大自然;
废水,特别注意要远离水源,至少要保证距离水源50米以上;
固废,要按照景区和当地的要求把它妥善的处置,可放在当地指定的垃圾回收装置,或是带出景区;
检视,是指在离开的时候,一定要回头全部检查一遍。
【分享】在这儿给大家分享一下野外场地,挖猫洞的方法。
常参加户外活动的人都知道,露营时会挖一个猫洞,在户外没有厕所的时候,这样的方法来妥善处理大便。
挖一个合适、合理又科学的猫洞,需注意五个方面:考量,物品,挖掘,使用和标志。
首先考量,关注选择猫洞距离营地的距离,风向,隐蔽性,以及安全程度;
挖掘猫洞所需工具,有手铲,纸巾,还有大约30-50厘米的一截树棍儿;
怎么样来挖掘呢?
选择适当场地挖猫洞时,要注意挖出土层的顺序,应从远到近分布。挖出的土层,注意按挖出的上下顺序排好。
然后根据个人需要,为猫洞选择合适的深度、宽度和尺寸。
个人使用之后,需要用带来的木棍儿搅拌一下,加速排遗在户外的降解。
之后,按照原来挖出的土层顺序来填埋,恢复到最初的地表状态。
最后您在离开的时候,记得把木棍插在猫洞位置上做个标志,给其他后来人一个提醒。
以上完整做下来的流程,就是在野外挖猫洞的要求。
【作业】户外环境中,果皮果核可以就地掩埋吗?
好,关于在户外妥善处理废弃物,再给大家留个小讨论。大家知道果皮果核这些东西是不能扔在野外,也有人说“我在这儿刨个小坑儿,吃过的果核给埋在里边儿,别人就看不见了。”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了呢?请想一想,给我们一个建议。在无痕原则下,您觉得户外如何处置果皮果核是更科学合理的
“关注环境”的第五个内容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意识方面,要建立一个“适度适量、够用就好”的一个想法。行动方面,要从五个方面:关注,节制,节能,践行,监督。
关注,首先大家要关注到在户外和旅行中,公民应该承担起“负责任的消费者”的义务;
节制,公众要节制消费和选择绿色消费,少用一次性用品,尽量选择在地化消费;
节能,更多地使用一些绿色节能产品,养成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践行,是指每一个人和身边的人都应积极参与开展无痕环境行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监督,是在户外、旅行过程中,发现生态环境涉及内容有不合理或是可改变的地方,大家可以把它记录或反映出来,也可以提供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大家一块儿来参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推动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好,我们最后再来回顾一下无痕七原则:首先是“人”,第二是“他人”、是别的伙伴,第三是“环境”。
“环境”包括:你进入到环境时候,首先是地表和步道;进入环境以后,是道路两旁的这些无生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后是那些有生命的野生动植物。最后在离开景区和步道时,要注意处理好垃圾,就是“妥善处理废弃物”。
最后呢,我们提醒大家要遵守无痕基本原则:尽量降低对环境影响。
LNT无痕七原则就是从“关照自己、关照他人、关照环境”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和行动的。
关照自己,事先做充分准备;
关照他人,尊重同行者的感受;
关照环境,五个方面分别是:减少对地表的影响,维护自然界原貌,保护野生动植物,妥善处理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主讲:无痕中国大麦 制作:中国林草培训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