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T政府合作
LNT 台湾推动经验之分享(上)
发布时间:2014/3/26 | 作者: | 编辑:Chinalnt


LNT 台湾推动经验之分享
~从土地伦理谈起

作者郑廷斌

美国德州 Baylor 大学环境研究所硕士
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学士
Leave No Trace(无痕山林运动)Master Course 高阶教师现职
希望青少年多元适性发展协会秘书长
国中高关怀班外聘讲师
小区大学讲师经历
前五二三登山会秘书长
国家步道环境优化系列发展推动计划协同主持人
雪霸国家公园第一期义务解说员
看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政大登山队队长

【摘要】当我们在推广 Leave No Trace 时更需要理解 Leave No Trace 背后的理念及精神,而 Leave No Trace 的精神则可回归到土地伦理的概念上去思考,土地伦理的概念可从一些原住民族群找到许多答案,以原住民传统狩猎文化为例,原住民狩猎文化背后人与动植物间的内涵与价值, 及原住民传统观念与禁忌的土地伦理概念是我们必须去理解的,Leave No Trace与原住民传统两者背后的「土地伦理」及「尊重」精神是相通的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尊重、最少破坏及永续的概念是现代的反思与反省,却是我们「现代」社会已经遗失但是一些传统原住民社会仍然保存的价值,Leave No Trace 萌芽于环境破坏严重下的人类反思人与土地的关系, 而这个关系也是为了将山林等户外环境延续下去,在我们努力推广 Leave No Trace 的现代智慧时,若能与传统原住民与土地共生的智慧相结合,二者更能相得益彰,Leave No Trace 也才更能在各处推广,真正的与各处的土地相结合。

大学时在登山的过程中,看到林木砍伐后的萧瑟过程及农业上山所造成的破败结果,因此萌生了保护环境的概念,后来又遇见了登山客为了取暖将山屋板子拆来烧,有一次的大霸尖山活动,凌晨登山客在九九山庄起炉子,谈笑声中火烧到登山鞋及背包,惊醒所有的熟睡者,对于这些事情始终不以为然的我,自从接触到 Leave No Trace 后相当认同甚至从此将其奉为圣经般的遵守。

在刚开始推动的过程中,一直把 LNT 的七项原则当作教条式的遵循,并致力于收集与了解实行 Leave No Trace 的各种方法,在「要求式」的推广中遭受到许多人的质疑与反驳,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也让我了解到影响人的观念与想法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后来在跟原住民猎人一起进到山林的过程中,更是遭遇了与我所奉行的 Leave No Trace 更大的抵触,在这段内心冲击及与原住民互动的过程中,却也发现其实原住民传统中也有类似的观念与想法存在,我是否太拘泥于原则与方法却忽略了 Leave No Trace 背后的理念及精神,同样的我们只看到原住民表面的狩猎与采集,却忽略了狩猎文化背后人与动植物间的内涵与价值,及原住民传统观念与禁忌的土地伦理概念,我领悟到 Leave No Trace 与原住民传统两者背后的「土地伦理」及「尊重」精神是是相通也一切根本的所在。

贰、土地伦理的消失与环境破坏。

一、原住民族的传统土地伦理

谈生态绝对无法忽略人文的因素, 现在地球上即使保护相当好的环境不论在过去或现在也几乎都有原住民生活于其中,美国许多保护相当好的「无人」国家公园,过往也都有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生活于其中,只是因为后来受到驱赶及其他因素而无人居住,除了如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 Steel)一书中所说,因为战争、疾病或受到外来族群同化等因素影响外,能够留存至今的大部分原住民的文化及传统生活都有个共通性,他们都能够很「和谐」的与土地相处,让一地的生态环境保存相当良好,这是我们必须认知与尊重的事实,当然如贾德.戴蒙在大崩坏(Collapse)所说,过往如果不能够「和谐」与土地相处或是人口太多的部落或族群,相信也已经灭绝或因为付出代价而幡然悔悟了。

在探讨 Leave No Trace 的精神时,我们可回归到土地伦理的概念上去思考,而土地伦理就是最根本的人与土地的关系, 这层关系事实上可从一些原住民族群找到许多答案,大部分的原住民族群都能够在一地长久的生存,许多的原住民族也是依靠种植与狩猎维生, 但是却少有土地崩塌侵蚀或动植物频临绝种的状况发
生, 而外来的族群到当地却往往地力浩劫、 动植物消失, 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我们可从几个方面去探讨:

过往各原住民部族即是一个国家例如「邹 Tsou」 、 「布农 Bunun」及「泰雅Atayal」的意思就是人或真正的人,因为千百年他们需长久生存于特定领域,所以就须思考如何与土地及动植物相处,要能够永续利用土地与动植物,没有文字的原住民就藉由神话、传说与老人的话,在生活与态度中代代相传,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与撒可努写的「走风的人」就是颇为代表性的例子。

几乎各地原住民都有神圣空间的概念包括圣山、发源地与禁忌区域,例如邹族与布农族的玉山, 泰雅族的大霸尖山, 塞德克族 Sdeiq 的白石山, 排湾 Paiwan、鲁凯族 Rukai 的北大武山等,禁忌区域如邹族的塔山,鲁凯族的大小鬼湖,这些神圣空间的概念与遵守让原住民不敢随意侵入此区域, 也因此形成了动植物的生态保护区,神圣空间更以传说,禁忌与部落力量来约束,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传统原住民虽然狩猎与采集,却能够永续利用土地与动植物,泰雅猎人 Ashong说传统上每个猎人都有自己的猎区,如果你在别人的猎区打猎,一定不会有好的收获;或者你可能会被蛇咬、或跌落山谷……等。

原住民祖先说,如果侵犯别人的猎区没有好下场, 猎区是会认主人的。 事实上猎区的分配就隐含生态上的意义,当猎物跑到别人的猎区就不能追,也是让动物有个喘息活命的机会;否则,动物天涯海角地被追杀,再加上栖息地愈来愈少,可能很快就绝种了。为何今天的国家公园及生态保护区几乎都位于原住民的传统领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有生番之通的「森丑之助」 ,更是睿智的赞扬原住民是具有优良品德、善良天性的民族,原住民的出草砍头习俗更是护卫台湾山林的最大功臣。鹿野忠雄在登山过程中看到布农施武郡番拉荷.阿雷及其族人所抗争的广大山区尽是原始森林,亦感触良深的说: 「由于凶番的长期保护,即使几十年后台湾所有的高山都被印上登山者的足迹,众多的足迹使群峰的原始风味丧失,但是唯有这一个原始区域仍将留存,成为唯一圣洁的处女地。 」

二、原住民传统观念的消失

有次上山沿路看到不少动物的遗骸,Ashong 说那是因为猎人忘了将陷阱拆掉、或是没有定期回来巡视陷阱所致。他不断地直说可惜,我更是遗憾遵循传统观念「不浪费生命」及「够用就好」的猎人已经较少了;再加上繁忙的现代生活,虽说打猎是传统及文化所系,但是若失掉打猎的内涵与价值,传统的观念与禁忌未能维持,过去祖先和土地的紧密关系已消逝,现代的保育观念又未能进入,有时山里只是变成随处可见的死亡陷阱与杀戮战场而已!那么,原住民又如何能够光以传统文化来抗拒现代的保育思潮呢?如何协助原住民找回过去传统及规范,再辅以现代的生态保育知识及 Leave No Trace 的观念才是一条解决之道!

三、拓荒与屠杀的年代

曾经台湾是个动植物王国,尚未登陆的荷兰人曾描述台湾为「獐鹿乱窜」的动物王国,当时每年鹿皮出口可达 20 万张,之后逐渐递减,直到民国 57 年最后一只野生鹿被射杀。公元 1899 年(日本据台第四年) ,台湾所产的樟脑、樟油占世界需求量的 90%,堪称为世界第一的樟脑产地,日本撤台时,剩存的樟木林已彻底的破伐殆尽。

日据时代,邹族原住民发现阿里山大桧木群,当时日本人以「无尽藏」的美林称之, 1912 年两车的桧木由阿里山运出, 正式宣告台湾绿色长城雾桧巨林崩毁的开始,之后太平山、八仙山与木瓜山,皆相继沦为大伐木区,这也是早年闻名的台湾四大林场,日本退出台湾时已开发近一半的桧木。根据山林工作者赖春标的估计,光复后 45 年伐木期,砍伐了 28 万公顷,民间滥垦滥伐约 30 万公顷,比玉山、太鲁阁、雪霸加起来的总面积还大,以运量 15 立方公尺,长 10 公尺的运材车接起来,全长约 3 万公里可绕台湾 25 圈半,过往砍伐桧木及森林迄今所得不到 150 亿元,但水土保持、治山防洪造林等花了近 5000 亿元,美国林务署研究发现,消除一株 50 年生的树木将增加国家 6825 元台币的支出,台湾因热带地区山高谷深多崩塌、地质破碎,多台风暴雨,树木年效益至少 10 倍达 22000元。

四、 Leave No Trace  与土地伦理

自九二一震灾迄今,台湾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台风及水灾祸害,即使有大地震松动土石, 但是若林木没被过度砍伐、 道路没有满山遍野开辟、 农业没有上山,树根及植被还是能够抓住及保护土地的, 大部分灾难的源头均可归责于过往山林及土地的开发与不当利用,滥用科技及土地伦理观念的荡然无存,是造成山林及土地不当开发的一个主因,因此今天在台湾强调 Leave No Trace 的观念,更有其意义与重要性,以美国为例,为了保存与保护从拓荒时期以来仅存的野地,因此美国从 1964 年通过了荒野保护法案(Wilderness Act) ,但是随着户外旅游及休闲的风气盛行,野地也开始遭受破坏,步道及营地土壤流失,湖水受到污染,垃圾散落各处,而粪便及营火的遗迹也随处可见。

美国 Leave No Trace 组织的报告指出,从荒野保护法案迄今,户外活动人数已经从 1964 年的四百万人增加到 2000年的估计约三千万人,当居住地点越来越接近荒野,所谓的 Leave No Trace 不是只有捡垃圾,不要在野外烤肉生火的课程而已,他更是维护野外的完整及所有生命的生命权,一种生活态度及观念的改变,而这种态度及观念的改变就是土地伦理所一直不断强调的。

台湾从过去跟着垃圾上山,慢慢进步到净山活动,常见标语「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除了摄影,什么都不取。 」就是这段时期的最佳写照,之后福山植物园、国家公园各个生态保护区与管制区的划定与管制,及营地、入园的承载量管制,许多措施都是跟随着美国过去的脚步走,但是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从观念及教育着手才能真正的落实环境的保护,今天针对土地管理者、登山界及游客所不断强调及教育的 Leave No Trace 精神,事实上就是土地伦理中的基本精神。

五、Leave No Trace  的内涵与「传统」 原住民猎人精神的接触~以
泰雅族猎人 Ashong  为例

台湾大部分的山林在过往均为原住民的传统领域或猎场, 长跑山林者有很大的机会遇到原住民, 在某些层面上也会与原住民做搭配或结合, 因此在推广 LeaveNo Trace 时,若不能设身处地的思考,并与当地的文化与习俗做结合的话是很难推广的,甚至会因为误解或其他因素产生反感与抗拒,事实上 Leave No Trace 也并非要求教条式的遵守与记诵,或只光是着重于技巧与做法,而是在尊重野地的生命及避免冲击自然的前提之下来思考,Leave No Trace 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或好与坏,只要「多思考一下」 、 「多做一点」就已经符合他的精神了,因此如何掌握与延伸双方的价值与精神,求取内涵的相同之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否则将难以推广到各个角落, 因此先尊重并了解原住民的传统才有可能开启进一步的交流与学习。

「尊重」 的精神

致力于将国外的登山观念及本土的观念做结合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Leave No Trace 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就是尊重土地与土地上的生命,传统原住民在入山前,一定会进行一个敬祖灵、敬天地的动作。Ashong 说,泰雅族人每次到山里的一个确定地方,都会进行这样的仪式,告诉祖灵即将上山或下山,祖灵会听到我们讲的话,因此带队在山里面我们同样遵照原住民的传统入山仪式,这个就和汉人拜土地公对山神表达敬意的道理是相同的, 「尊重」事实上是个人对万物土地、 对其他人类以及对自己的最核心价值, 而各族群的这个核心价值跟 LeaveNo Trace 是一样的。

Ashong 告诉我们只要有猴子或飞鼠爬过,树上的痕迹就会相当清晰且干净,而周边没有被爬过的部份,苔藓就会长得相当青翠茂密。他说,一旦发现动物的痕迹,那附近一定不能进行任何整理,因为野生动物所走的路径只要被破坏过,动物们就再也不会靠近,即使猎人要打猎也要先尊重动物的行动与路径,否则一但惊扰到动物可是一切都会落空的,Leave No Trace 的最少冲击与破坏精神也正和原住民的概念相结合,因此现在各处进行的生态或登山步道两旁砍草、清干净或盖石阶的措施,不但看不到多少生态,反而看到不少受伤或死亡的昆虫及小动物躺在路边,更不用说水泥化吓跑动物及让植物无法生存,这点不但严重违背Leave No Trace 的精神,连有观念的原住民也是无法接受的。

六、够用就好的生存之道

沿途,我们和猎人 Ashong 采摘着晚上要吃的蕨类,采足刚好够大家吃的一袋就停止。 我们只摘着步道两旁的蕨类与山苏嫩芽, 更多的生命则可在各处活着,在溪边抓鱼时,Ashong 围了河川约 1/3 到一半的区域,留下一些让漏网之鱼逃遁的缝隙。渔网网目并不会太小,让小鱼也可通过,抓到够大家吃的鱼就好了。 「遵循传统」的猎人在猎季过后,或是有段时间不狩猎时,会将陷阱拆除,不浪费生命;猎枪射击也一定捡得到才打,小的或怀孕期不打。若不遵守规范,则祖灵会降祸,猎人也可能遭遇不幸,这是原住民长久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这点和 Leave No Trace「将人类的干扰降到最低」的精神又有许多的关联,原住民传统上并没有大量囤积的行为(传统规范也不允许) ,若只是因为生活必须之所需的时候,再加上考虑背负的因素,事实上所猎捕的量并不多,除非是因为现代商业化及平地人喜食野味或进补的影响,况且过去大量的砍伐森林、现在农业上山及开路,造成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才是山林物种稀少灭绝的主因。

猎人经常选择用来做猎具的木头,除了硬度够、弹性佳外也要存活性强。所谓存活性强,是砍过之后所切下的树枝再插到土里,时间一久也会自己生根发芽的植物。所切下还在土里的部份,会自然萌蘖发芽活起来,这样便不用一直砍木头;而在用完之后将木头插回土中,也还会自己活起来,不会影响到原来植物的生存。树木并不是不能砍不能烧,只要能有计划、有节制的砍,树木还是能够生生不息的。想想,在山上适合的木头也不一定很多,他们考虑到以后还要继续使用,就逐渐发展出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态智慧」或「永续概念」 。其实,这些观念、 知识与行为, 都是在一地要长久生存下去所必须、 也是不得不做的! Leave NoTrace 萌芽于环境破坏严重下的人类反思,而这个反思也是为了将山林的一切延续下去,当我们在学习外来的知识时,回归寻求本土传统的智慧并加以融合,也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参、Leave No Trace 的精神与推动经验

一、 「可腐化」垃圾与厨余丢弃问题

所有的垃圾清运及过度包装的东西,在制造、运送及清理的过程中就会消耗地球更多的资源、耗掉大量的能源,排放许多的温室气体,制造更多的废弃物,因此事前充分的计划与准备以减少垃圾, 对所有的生命与非生命就有一种伦理性的意涵在里头。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LNT 台湾推动经验之分享(中)
 下一篇: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
 
LNT讲师培训
LNT公民十条
LNT垃圾分类
LNT河流课堂
LNT赏鸟课堂
LNT高校行动
LNT校园课堂
LNT社区课堂
LNT自然课堂
LNT低碳城市
LNT政府合作
CSR环境行动
 
 
LNT最新活动
LNT无痕露营嘉年华
上海LNT无痕露营嘉年华10月22-23
一起趣野无痕露营季
济南市文旅局举办“一起趣野
黑虎泉无痕...
欢迎参加黑虎泉无痕环境公益课堂
小小河长黄...
欢迎参加小小河长黄河无痕生态课
 
新闻推荐
澎湃问吧开...
近日暑期旅游大热,新疆最美独库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2022-07-2810:0
中国旅游报...
6月17日,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发
中国环境:...
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山东省济南
 
“无痕”“LNT”“Leave No Trace”是 无痕环境 的注册商标 © 2012-2020 Chinalnt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无痕中国 无痕赏鸟 美国LNT 中国好公益平台 南都基金会 深圳社基会 阿拉善SEE 腾讯基金会 鲁ICP备20210411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