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临终不会恐惧。
加拿大我们社区教会的老牧师,几年以前癌症末期,最后进入临终关怀阶段,我跟着我的房东去送他最后一程。
我和他其实不是太熟,因为我既没有接受过洗礼,也不是教会的信众,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会跟着我的房东去做点义工,我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蹭点饭(因为一些原因那个时候我过的很拮据),所以和这位老牧师虽然经常见面但没有过太多深入交流。
因为他在我们的社区教会服务了几十年,十分受尊敬,所以生病期间教会的信众一直在轮流看望、照顾他,我也跟着房东去探望过几次。
他生病之前是个白白胖胖的人,但那个癌症把他折磨的骨瘦如柴,看上去确实惨不忍睹。
小时候我总是听父母长辈把“行善积德”、“好人有好报”挂在嘴边,所以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一生行善积德的牧师最后是这个结果,所以在他病重的时候我曾经私下里问过他这个问题:“您一生行善,为什么最后上帝要用癌症折磨你,这也是他的安排吗?”
那其实是我第一次向他请教宗教方面的问题,也是最后一次。
对此他给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是的,这也是上帝的安排,而且是好的安排。癌症带给我的虽然是肉体上的痛苦,但正因为如此,我才亲身见证了你们对我的爱,而这份爱是远比病痛更加强大的力量——所以我的身体现在虽然虚弱,但我心灵的生命力却从未如此旺盛。
我一生都在分享爱给别人,现在上帝终于在我年老体衰的时候,用生病的方式让你们把爱分享给了我,让我也体会到了这份爱。
原来我一直都在分享这么美好的东西给别人,我想我这一生确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上帝在我生命的终点用病痛坚定了我对他的信念,我想这是他的恩典。”
“孩子,记住,朝着爱前进,这个就是一切的答案。我已经从上帝那里得到了这个答案,现在我把它告诉你。”
他死的时候眼里没有任何恐惧,一点也没有,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对自己的命运全然接受,完全不畏惧死亡的人。
这之后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真正信仰基督教的人不自杀,或者反对自杀,原来不只是教义规定,而是他们把苦难当作是上帝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且他们相信这个目标一定是好的,拒绝承受痛苦就是拒绝恩典,真正让他们无法接受的原来是这一点,而非特定的死亡方式。
我虽然至今也不信教,但他对我说的那两句话确实对我的人生观和生死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将世界看作一个全感知的体验游戏,而你是那个玩家,你大概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谓的死亡,只是你从那个全感知的角色中下线了,你拥有了体验其他角色的机会,当然体验其他的角色,或许需要一些兑换点,这兑换点,就是你以上一个角色的行为获得的。
所以对你那些充满爱的人,一生行正的人,他们没有愧疚,没有恐惧,他们安享这个当前角色的体验,等从这个角色下线后,他将有其他角色的体验。这就是勘破生死。
对爱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我花了好多年想,爱如果没有回应那么还要不要继续,如果有回应那么为了这个回应继续是否是真爱。现在基本想通了,那就是一开始爱就不应该要求回应,爱是纯粹的,可惜没人能做到,经济学里理性人假设能部分解释原因。
回到那个牧师的回答,他的想法就是得了病是不好的,但是收获了人们的爱,也就是他原先的爱得到回应,让他心灵得到慰藉,当然你不问他,是不会知道他对回应的看法的。
这个牧师是伟大的,在死亡面前仍展现出爱的光辉,Amen。
有信仰的人确实不怕死。因为确信灵魂的去处。没信仰的人,最痛苦的就是面对疾病衰老死亡。
幸福和痛苦都是人生的过程,生而为人,无论贵贱,人生百味都需体尝一遍,这样的人生才完整,虽然每个人都不愿意体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