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Banks并没有得出天才扎堆的原因,但是他的文中(和我看过其他的文章)给了这样一些启发:
1 你要主动前往你想去的场域,让场域滋养你。
宏观上没有,那就找局部的,主动奔赴跟你兴趣相似,且优秀的人多的圈子。
这里有两个好处:
其一,前面说过,多潜能者的自驱力往往是兴趣和好奇心,它是非常珍贵但脆弱的,属于你的场域能够呵护和滋养你宝贵的天性,你要自己主动去吸收正反馈,然后你就会发现自我怀疑和内耗的时间越来越少。
其二,天才扎堆时代的教育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采取“学徒模式”,这是一种跟现代社会一锅端、标准化通识教育完全不同的言传身教个性化教育。跟志同道合的精英面对面对谈,远胜于一个人上网课刷视频,读博也是一种很珍贵的学徒模式(前提是你要遇到好老板,我不得不承认,这几年大部分导师自顾不暇)。
2 你要主动前往新范式(new paradigm)的场域。
这个是马斯克成功的不传之秘。
一个好的新范式(一种新的媒介、视角、理念、认知、模式),可能完全引爆一个新的行业和赛道,使其蓬勃发展。
你要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有成,就想办法去吃这口红利。
这种红利性价比特别高,而多潜能者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迁移能力在这方面有极大的优势。
我在另一个回答里面评价过马斯克,当时写的太随意了,我又很懒不想修改,这里再写一点。
中国大众有一种过于重视科技创新的毛病,忽略了模式创新、应用创新。
我举一些例子:有人说达芬奇其实什么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其实被吹捧太过了。
是的,他只懂我们现在初中水平的几何学,绘画也不是他发明的,但是他是第一批把几何透视和解剖学融入绘画之中的人。解剖学文稿他拖拖拉拉最终没有发表,否则解剖学不会在140年后才有第一本奠定基础的著作。他的物理学知识水平大致在惯性、水压、力矩、摩擦力、光折射这样的水平,但是他能提出螺旋桨(直升机原型)、降落伞、滑翔翼、差速齿轮车、自动锤击机、高倍望远镜。
哪怕这些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产品落地,但他500年前的这种洞察力和创新思维,放在今天就类似于自己随便学了点波粒二象性、薛定谔的猫这种最基本的量子力学概念,然后提出想做不同于刚性的二进制(0/1,非黑即白)、基本单位是0-1叠加态的量子计算机。
一个好的范式,就是行李箱。箱子的历史肯定在几千年以上;轮子最早是美索不达米亚人安装在儿童小玩具上的。箱子不是你创造的,滑轮的出现也没你的功劳,但是,第一个做出行李箱的人,就是范式创新,收割走所有传统行李箱的商业份额。
马斯克就是一个一直在吃新范式红利的人。
他玩的就是箱子加上滑轮(核心硬实力 + 新范式)。你别管他创业成不成功,做的东西牛不牛,从0到1、或者从0到0.9 beta(不完美也可以)的红利是性价比最高的。
其实自媒体就是一种新范式,第一批网红已经赚麻了。
我们站在科技革命的临界点,区块链还会引爆,AI还会引爆。每次技术革新一定会有大量大量的新范式,你可以去寻找这些东西,把它变为你的“滑轮”。
当然,你要提前准备好一个“箱子”,它必须非常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