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蝉:在地下暗无天日过四年,终于盼到了出土的日子,在阳光下欢快高歌一个月后死掉,只能享受短暂的绚丽时光。
实际上的蝉:在地下好吃好喝,不用特别担心天敌,只有少数挖通蚂蚁窝或老鼠洞被吃掉的,总体而言死亡率不高。
到了地上之后,喜鹊、灰喜鹊、大嘴乌鸦、八哥、噪鹛、伯劳等食虫鸟,大黄蜂、马蜂、泥蜂、蝉寄蛾等天敌昆虫,全都等着开饭,爬出来羽化时就得被蚂蚁带走一波,加上鸣叫求偶有利于天敌定位捕食,死亡率比地下高得多,如果不是为了繁殖扩张,恨不得一辈子在地下躲着天敌的大嘴。
蝉这种初级消费者在夏季集中出现,对这个时候育雏的鸟类挺重要的,成鸟可以吃别的,幼鸟则需要更多的昆虫蛋白质。
我见过喜鹊集群捕蝉,还有乌鸦和几只椋鸟混在一起组成捕蝉混编部队,一片小树林,不到两分钟就能听见一声叫唤,还能看见蝉叫着飞出来鸟在后面追的,效率老高了。
我还观察过黄蜂捕蝉,那黄蜂抱着蝉从树上滚下来,蝉毫无反抗之力,黄蜂的大颚一口咬断一条腿,不一会儿蝉就没动静了,被黄蜂带回家喂崽子……
另外也别揪着什么益虫害虫不放了,益害是基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别代入自然生态。
某些人的“灭蝉保树论”也歇歇吧,蝉从白垩纪就开始和树共存了,没见过哪片森林被蝉吸死过。